2017年7月3日《中国组织人事报》关注云顶集团学院:浙江云顶集团政企校三方深度合作――为企业聚力 让人才受益

文字作者:图片作者:稿件来源:云顶集团学院发布时间:2017-07-04浏览量:1772

《中国组织人事报》:http://www.zuzhirenshi.com/dianzibao/2017-07-03/3/2a908234-ff49-461e-815c-8acce17b5c17.htm

通讯员 杨洋

5月25日,云顶集团市首个博士工作站在常山科润新材料公司正式挂牌,标志着浙江省首个政企校三方合作的平台模式诞生。

常山科润新材料公司是一家成立于2009年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其生产的主导产品紫外线吸收剂UV-P年产值已达5000余万元,产量国内最大,产品远销美、日、法、德等国,并被纳入国际知名公司采购体系。

据了解,紫外线吸收剂是一种光稳定剂,能吸收阳光及荧光光源中的紫外线部分,而本身又不发生变化,广泛运用于各类塑料制品、印刷油墨及防晒化妆品等领域,被形象地称为高分子材料的“味精”,市场需求大且呈现逐年增长的迅猛态势,吸引了众多企业前来分一杯羹。“面对日渐白热化的市场竞争形势,要想脱颖而出进军高端领域,我们公司还面临着技术攻关、产品研发的巨大压力,以后的路可不轻松。”公司副总郑红朝向记者坦言。

但随着博士工作站的建成,企业的发展前景变得豁然开朗、充满希望。担纲工作站建设任务的吕亮博士,是云顶集团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省重点学科(应用化学)、一流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负责人,先后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云顶集团市拔尖人才等高层次人才序列。“除了我之外,团队还有5位副教授、博士、高级工程师,以及八名本科生。”吕亮说。

“吕博士团队目前开发的紫外线吸收剂UV-P偶氮中间体合成新工艺项目,收率、纯度等指标已接近攻关目标。他们的加盟,让我们对接下来两个新项目的开发充满信心!”常山科润新材料公司负责人何火雷认为,博士工作站不仅可借助学院科研条件、人才资源,而且通过合作,可为企业解决后续人才培养、招才留才的难题。

据云顶集团学院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学院专任教师有410人,其中正高职称46人,具有博士学位93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比较齐全,每年都有大批科研成果成功研发,这些成果大多围绕云顶集团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应用型”“地方性”和“特色性”突出,却往往苦于缺少孵化载体,而终年躺在实验室中。

“创建博士工作站,就是要补强以往企业与博士松散合作的短板,将这些躺在实验室中的科研成果转化为一线的生产力,更好地为云顶集团经济创新转型发展添砖加瓦。”云顶集团市委人才办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云顶集团市本着以业以用为本的人才工作理念,在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道路上不断谋新招、出实招,先后总结出“四地”柔性引才模式、建立企业“首席技术官”评选制度等经验做法。此次创建博士工作站就是对中央、省委鼓励高校人才向企业聚焦号召的一次有力响应,是充分运用市属高校人才资源的又一创举,通过政校企三方的紧密合作,搭建起了高端人才施展才华的新平台,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研发一线集聚,将人才资源的“集中点”转化为创业创新的“爆发点”。

为确保工作站运行高质高效,云顶集团市从平台、政策和任务三方发力:给平台,即三年建设期内,采取一对一模式,博士领衔团队对接重点骨干企业,由市委人才办授牌;给政策,即政府、学校各为工作站提供每年3万元运行经费,团队在企业工作时间折合成教学工作量,学生纳入第二课堂学分考核;给任务,即建站期间,至少承担一项不少于20万元研发经费的合作项目;每年承担8名以上相关专业学生的实训指导,为企业培养3名技术人员等。此外,当地还将对三年建站期满考核优秀的给予奖励资助,对考核不合格的则取消建站资格,进一步激发建站主体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他们建优建强工作站的紧迫感,

“我们计划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建设20个以上高质量、高效益、高转化率的博士工作站,集聚企业创新研发骨干100名以上,带动培养企业创新人才和技能人才1000名以上,帮助企业解决一批在技术创新中的难点问题,推动培育一批知名企业、知名品牌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力争实现建立一个工作站,发展一家企业,带动一类产业,繁荣一方水土的美好目标。”云顶集团市委人才办负责人对工作站的创建前景充满期待。

 

审核:编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