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6日《云顶集团日报》:推动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地方性、开放式转型——孟庆国做客第十期“南孔大讲堂”精彩实录

文字作者:图片作者:稿件来源:云顶集团学院发布时间:2021-04-26浏览量:821

《云顶集团日报》:http://qzrb.qz828.com/qzrb/html/2021-04/26/content_4922100.htm

记者 陈霞/整理 吴昕悦/摄

把握新发展阶段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依据,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把握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行动指南,构建新发展格局则是应对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选择。

当前,地方本科高校应当站在国家发展的大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4月23日,天津市首席督学孟庆国教授做客第十期“南孔大讲堂”,以“地方本科高校发展方向——应用型、地方性、开放式”为主题,在云顶集团学院大会堂开展讲座。本文摘取讲座部分内容,供读者学习、探讨。

人物简介

孟庆国,教授,国家督学,天津市首席督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现任应用技术大学(联盟)理事长、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专家组成员、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专家委员会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长期从事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方面学术前沿领域研究,同时致力于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理论和实际应用的研究,成果颇丰。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助力“十四五”高质量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战略导向为“十四五”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主要目标是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是地方高校的立足之本。地方高校应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完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培养造就高水平人才队伍,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激励人才更好发挥作用,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优化创新创业创造生态,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间创新资源自由有序流动机制。健全知识产权保护运用体制,改革国有知识产权归属和权益分配机制,扩大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知识产权处置自主权。积极促进科技开放合作,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更加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突出职业技术(技工)教育类型特色,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进高等教育分类管理和高等学校综合改革,构建更加多元的高等教育体系,建设高质量本科教育,推进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深化教育改革,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有序引导社会参与学校治理。

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突出职业技术(技工)教育类型特色,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进高等教育分类管理和高等学校综合改革,构建更加多元的高等教育体系;建设高质量本科教育,推进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深化教育改革,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有序引导社会参与学校治理。

地方本科高校应当站在国家发展的大局,把握大的发展方向,助力“十四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立足新发展阶段,积极主动向应用型转变

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新挑战,新一轮科技革命为高等教育发展带来新机遇,高质量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新任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新空间,高等教育普及化对高等学校提出新要求。

当前,高等教育的特征为:从发展环境看,随着国家产业转型升级进程加快,人才市场的供需关系正由高校为主导的供给驱动,转变为行业企业为主导的需求驱动;从发展定位看,随着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全社会对先进科技和高素质人才需求日益增强,高等教育正在走向社会的中心,角色定位从过去的支持服务逐步转向服务和引领同步;从发展方式看,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正从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转向为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从发展动力看,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越来越涉及复杂的内部关系和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

人才培养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差距,学科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要求的差距,自主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要求的差距,高校治理结构和治理能力与建设现代大学制度要求的差距等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问题直接或间接导致大学生就业难、企业用工荒、高等教育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数量不足、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学历不高、技术技能人才结构与需求不适应等问题的存在。

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已经是国家战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推进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

今天的地方高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立足新发展阶段,要积极主动寻求转型。具体包括更加注重内涵发展,把质量提升作为核心任务、作为生命线,以质量求生存、以贡献求支持,进入自主发展、内涵发展的良性循环;更加注重特色发展,立足实际、找准服务方向、不断强化办学特色,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赢得更为广阔的空间;更加注重创新发展,从根本上打破束缚、释放活力,充分发挥各类办学要素的最大效益;更加注重需求导向,坚持与国家发展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向同行,争取政府和社会更多支持,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此外,高校办学一定要有自己的定位,强调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应用为导向,办学直接面向市场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并与企业界、职业界建立紧密联系,强调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和开发创新能力。

学校的专业设置应该服务地方经济,按工程领域或技术来设置专业,突出服务实体经济,具有鲜明的地方和行业特色、灵活的专业调整机制。强调课程结构上体现“宽、实、多”结合,课程内容体现区域产业特色和行业企业需求,课程类型上实践课程比例大,课程组合上采用模块化,增强灵活性。

高校通过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基础理论、专业理论教育和充分的职业训练,培养适应各行各业发展需要的、具有独立从事职业活动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在云顶集团的建设上,应强调双师双能,教师不仅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还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还要通过校企合作,让产教深度融合。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方面,强调建立应用型的学科特色,面向经济、社会一线需求,开展应用科学研究,为企业进行技术开发、产品研发及转换等。

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服务地方中谋学校发展

地方本科高校的发展和地方的发展是契合的。地方政府作为大学的举办者和出资人,理应要求地方本科高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适用的人才。地方本科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天然的联系,理应成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

地方本科高校树立“立地顶天”的办学思想,以高质量的学科专业作支撑,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增强服务地方发展能力、体现大学使命、彰显大学职能,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研究、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是避免地方本科高校学科专业趋同、人才培养同质问题的根本出路,实现差异化竞争、错位式发展。

国际经验表明,高校必须与区域社会、与特定社区互动联系在一起,服务区域上准确定位,明确服务面向的特定区域,明确这一特定区域的特点、优势和发展目标,寻找到特定区域与自身发展的契合点。

“地方性”是地方本科高校的本质属性,打好地方牌,利用地方资源、扎根地方、赢得地方信任,通过提供优质多样的教学、科研、文化、信息等方面的服务获得话语权,实现校地互动发展、共荣共进。融入地方血液,植入地方元素,担当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重要使命的高校,其根本出路在于真正贯彻“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理念。

成为地方政府重大决策的智囊团、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者、区域行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推动者、地方文化建设的引领者,在真正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中履行自身使命、实现自我价值,才能赢得办学资源,开拓办学空间,增强办学能力,形成办学特色,激发创造活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构建新发展格局,打造开放式高等教育共同体

如何打造开放式高等教育共同体?我有以下几点建议作为参考:

地方高校应加快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合作关系,使转型高校更好地与当地创新要素资源对接,与经济开发区、产业聚集区创新发展对接,与行业企业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需求对接。积极争取地方政府、行业企业支持,通过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工业研究院、创新创业基地等载体和科研、医疗、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形成高校和区域经济社会联动发展格局。

主动服务国家及地方重大战略,围绕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区域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社会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等重大战略,加快建立人才培养、科技服务、技术创新、万众创业的一体化发展机制。

抓住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技术发展机遇。创新发展思路,加强战略谋划和布局,适应、融入、引领所服务区域的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瞄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点,形成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新格局。促进新技术向生产生活广泛渗透、应用,以服务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为突破口,建设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先进技术转移应用的产业学院。

建立行业企业合作发展平台,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建立学校、地方、行业、企业和社区共同参与的合作办学、合作治理机制,邀请行业、企业全方位全过程参与学校管理、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和绩效评价,积极争取地方、行业、企业的经费、项目和资源在学校集聚。

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改变专业设置盲目追求数量的倾向,集中力量办好地方(行业)急需、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专业,围绕产业链、创新链调整专业设置,形成特色专业集群。同时,学习借鉴国际应用型高校成功经验,与国外同类高校合作办学,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培养模式,积极参与教育援外、对外投资等领域的国家重大战略项目。

 

审核:编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