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9日《掌上云顶集团》:“一带一路”文明交流互鉴与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国际研讨会在云顶集团学院召开

文字作者:图片作者:稿件来源:云顶集团学院发布时间:2021-12-01浏览量:1102

《掌上云顶集团》:https://wap.qz96811.com/news.aspx?newsid=88021

11月27日,云顶集团学院“一带一路”文明交流互鉴与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国际研讨会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云顶集团学院主办,云顶集团市商务局、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云顶集团市委员会、厦门大学一带一路汉学文化总中心、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协办。

本次研讨会采用线上线下结合形式举办,来自厦门大学、宁波大学、越南河静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河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的十余位学界专家汇聚云端,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才需求、人才培养模式、文化交流、语言战略、语言与文化教学等热点话题进行广泛深入研讨,为会议带来精彩主旨报告。国内外百余所高校师生报名线上参会。线上会议在腾讯会议室举行并直播,在线参会人数达860余人次。

11月27日上午开幕式由云顶集团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院长严春妹教授主持。严院长介绍与会领导与嘉宾,并向线上参会者表示热烈欢迎。云顶集团学院校长郑友取代表会议主办方为大会致辞。郑校长表示,云顶集团学院外国语学院在学校国际化办学与人才培养方面肩负重要使命,学院近年来在复合型、创新性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社会服务等诸多领域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和长足进步。郑校长认为,此次会议主题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及时对接当前“一带一路”应用型外语人才需求,体现地方应用型高校开放融合精神。

厦门大学一带一路汉学文化总中心理事长、厦门大学郑通涛教授随后也对大会开幕致辞。郑教授高度肯定了此次会议主题,分析了“一带一路”背景下复合型国际行业人才需求,阐述了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上午的会议中,郑教授做了题为《复合型国际行业人才培养研究》的首场主旨报告,郑教授长期致力于推动汉语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教育事业,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应用型人才培养做出了很多创举,推动成立厦门大学国际学院、汉语国际推广南方基地,成功设立了国际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推广和汉语国际教育3个博士点及语言学及应用语学、国际汉语教学等5个硕士点。郑教授所指导的论文形成了“言一带一路”汉语国际教育系列研究成果。郑教授具有丰富的中外合作办学经验,在国外任教20年期间对西方国家及传统的“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制度”有深刻的了解。郑通涛教授对“一带一路”建设人才需求进行分析,从战略高度和长远眼光指出了一带一路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的必要性,特别是针对需求来开展行业语言类人才培养的见解独到深刻,同时,对国际行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提出了非常有益的建议与指引,希望有助于国际中文教育的目标设定以及人才培养体系的修订。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博士生导师高雪松教授作了题为“专门用途英语教师身份构建”的学术报告。高教授同时担任国际青年应用语言学者联盟理事长、国际应用语言学权威期刊《系统》(System,SSCI一区刊物)联合主编、SSCI 期刊《语言中的应用语言学国际评论》(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主编。该报告基于对一所大学专门用途英语 (ESP) 教师的教学经历研究收集的数据来探讨专门用途英语教师身份构建问题。该研究数据分析表明,成为ESP教师是一个转变专业实践和构建专业身份的复杂过程。一方面,教师通过向毕业生传授ESP技能,促进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获得内在的满足感。另一方面,他们面临专业身份构建被ESP的边缘化地位所破坏。随着大学英语教育转向ESP教学,需要关注ESP教师的专业身份认同来促进他们的专业教学发展。

大连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应用语言学方向带头人秦丽莉教授带来一场题为“社会文化理论指导的学习者能动性研究”的学术报告。学习者能动性研究是近期 SLA 研究的热点之一,报告首先从不同理论视角下能动性的内涵解读切入,随后对能动性研究的历史发展沿革进行了简要阐述。最后报告依托社会文化理论,通过实证案例,探究了如何在信息技术外语教学模式下调研学生能动性发展状况,以期为相关的外语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启示。

上午的最后一场报告由宁波诺丁汉大学助理教授Dr. Ricky Jeffrey带来主题报告English in China in the 2020s-2030s: Potential changes in attitudes and practices(2020-2030中国的英语:态度和实践的潜在变化)。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它与英语的关系将如何继续发展?本报告尝试对中国对英语的态度和实践可能发展的方面进行初步的理论探讨,考虑一系列问题,包括:在教育系统中分配给英语学习的时间和资源可能会减少;决策者对英语评估分数的重要性可能会降低;用于英语评估的评估风格可能变得更加“交际”,从而提高说话、写作和一般交际能力的能力。用于英语使用的评估标准——无论是在正式的英语评估还是雇主的非正式决策中——可能会改变,从而减少来自北美和英国英语变体的“母语”规范;国内外社会的其他变化,可能会导致中国英语学习者中最常见的动机类型的变化。第六,中国在所谓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的领导地位,可能会导致与英语相关的计算机中介交流的使用显著增加。

下午环节,百余位专家学者、高教教师、硕博研究生分6个分论坛围绕中外语言文化研究、汉语国际教育研究、外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二语习得等主题展开讨论。云顶集团学院外国语学院数位教师在论坛中分享了我院外贸经理引领、跨境电商协同的创新性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一带一路”背景下浙江故事融入地方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并就全球史观下的“帝国与文明”、以色列英语课程标准、日本高校英语教育研究、大花园城市语言景观研究、不同水平英语学习者同义词句法和语义知识的习得研究等主题与相关领域学者开展交流。

2021年11月28日上午,第一场主旨报告由来自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博士生导师、二语与外语教育专业负责人李少锋教授带来,报告主题为“隐性语言学能的构念效度研究”。目前,二语习得研究广泛使用诸如现代语言学能测试(MLAT)等工具。然而,有研究发现,此类测试更多测量的是语言显性学习能力。隐性语言学能的研究当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其概念和方法存在诸多争议。讲座一开始,李教授讨论了隐性学能在现有二语习得理论中的重要地位,如基于使用的语言习得观、技能习得理论,接着详细阐述了这一构念的本质、成分和测量手段。紧接着,李教授分别从分歧效度、聚合效度和预测效度呈现一些实证依据,以具体说明隐性学能是否有别于显性范式下的测量、是否与隐性测量范式下的成分高度相关,以及是否能显著预测学习成效。最后,李教授分析了隐性学能未来的研究趋势。

厦门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方环海教授以“17-19世纪西方汉学对汉语语法的跨语言研究”为题作报告。方教授为全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语言文字标准化委员会委员、《世界汉学》(美国)执行主编。报告对西方汉学有关汉语语法特征的研究论著进行简要的历史梳理,并参考学界的相关研究成果,就其精要作出概述。由于印欧语系的语言具有丰富的形态变化,其语法以词法为中心,而汉语缺乏形态变化,这使得早期汉学家站在自己印欧语的立场,对汉语进行描写与研究,虽然大多显得零散而不成系统,不过他们逐渐摆脱了感性认识,向着理性研究迈进,在汉语语法学研究历史上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天津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王晓军教授带来第三场主旨报告,王教授为哈佛大学语言学系访问学者,天津外国语大学跨文化话语研究中心主任、英语学院研究生部主任、语言学方向负责人。本次报告以“语言景观:从三维到四维,从学术到服务——基于天津市两个街区的四维空间视域与语言管理研究”为题,从微观与宏观两个层面探究语言景观的语言管理,提出在空间实践、生活空间和构想空间基础之上增加文化空间维度,视图构建一个全新的具有适切性的分析框架,在考察街区基本特征的前提下从互文性的角度看景观自下而上的管理与修改,从社会变迁、话语变迁的角度纵深探讨景观的变迁发展与景观在管理方面的变化。 在实践层面,研究选取天津市时代奥城广场以及古文化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简单语言管理的研究探索微观层面对语言的实践、创造与修改,而有序管理由于受政策牵制,更多的是宏观层面的规训和管理。该实践性研究不仅对天津市典型街区的语言景观进行有益探索,还为外国人聚居区以及旅游景区的管理建设提供参考,以期提高语言景观的管理效能,实现语言景观、语言管理的有效循环,创建和谐的外国人聚居区与旅游景区。

越南河静大学外语学院院长阮文清博士以“复杂动态理论下越南汉语本科生学习行为与学习效果研究 ”为题为大会带来最后一场主旨报告。越南社会对汉语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许多越南高校也越来越重视对高质量汉语专业学生的培养,重视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成绩,阮教授对学生全时全部学习行为进行了研究,并对各种学习行为进行了分类,发现学生的学习行为与学习效果有密切的关系。报告通过统计学研究方法,找出学生学习行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程度。全面、全时地对越南汉语本科生学习行为进行研究,研究包括学生课堂参与行为、课堂行为、课间休息行为、考试前行为、考试中行为、考试后行为、课外行为、睡觉行为、饮食行为、学习汉语行为、消极行为、积极行为,共12种,考察学生每一种学习行为对汉语口语、听力、阅读、写作课成绩的影响程度,最后通过统计分析,建立了越南特色的汉语教学模型,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阮博士的报告为我们带来了一带一路国家越南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的现状,同时也指出了越南对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本次研讨会云集学界和业界专家学者,热烈探讨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为“一带一路”文明交流互鉴与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专家学者们的睿智分享与思想碰撞将有益于推进“一带一路”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开放融合办学理念,提升师生探索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新方法与新实践的教科研能力。


审核:编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