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成立于1956年7月,是语言研究所较早组建的处室之一,也是我国较早建立的从事辞书编纂工作的专门机构,当时的中心任务是编纂《现代汉语词典》。之后主要从事汉语辞书的编纂、修订与词典学、词汇学等研究。
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布《云顶集团: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其中的第9条就是责成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辑以确定词汇规范为目的的中型现代汉语词典。1956年7月,经上级批准,成立词典编辑室。为完成这一任务,当年由语言研究所部分人员和原隶属文化部出版事业管理局的新华辞书社(《新华字典》的编纂机构)、原隶属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的中国大辞典编纂处(《国语辞典》的编纂机构)共40人组成了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由当时的语言研究所副所长吕叔湘先生兼任主任并任《现代汉语词典》主编,1961年丁声树先生接任室主任和主编。
《现代汉语词典》1958年初开始编写,1959年底完成初稿。1960年印出“试印本”征求意见。1965年印出“试用本”送审稿。1973年“试用本”内部发行。1978年12月正式出版(即第1版),填补了我国现代汉语规范型词典的空白。目前已修订至第7版。
根据时代发展和辞书发展需要,加强辞书编纂的数字化和现代化,语言研究所向社科院申请成立院级研究中心,2017年7月19日院发文(社科研字〔2017〕13号)批复语言研究所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辞书编纂研究中心”。研究中心以《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为依托,整合了语言研究所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内外相关单位的优势资源,统筹领导既有的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应用语言学研究室和新成立的《新华字典》编辑室(新华辞书社)、新型辞书编辑室。机构调整后,词典编辑室工作职能明确为:承担《现代汉语词典》修订和相关系列辞书编纂,并进行相关的词汇学、语义学、辞书学研究。
联系方式:
办公电话:010-65262567
通讯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大楼601室
邮编:100732
在职工作人员:
王伟(副室主任)、杜翔、潘雪莲、侯瑞芬、王迎春、张亮,其中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副编审)4人,助理研究员(编辑)1人。
词典编辑室历任室主任
吕叔湘(主任、主编1956—1961);
丁声树(主任、主编1961—1966,主编1976—1979);
孙德宣(副主任1977—1979);
石明远(副所长兼词典室主任1980—1981);
刘庆隆(副主任1980—1985);
单耀海(主任1985—1993);
韩敬体(主任1993—2000);
晁继周(主任2000—2001);
陆尊梧(副主任2001—2005);
谭景春(副主任2005—2008,主任2008—2017);
杜翔(主任2017—2022);
王伟(副主任2014—今)。
《现代汉语词典》主要编写人员
《现代汉语词典》从成立编写机构到正式公开出版整个编写工作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一个时期(1956—1960)的工作主要是成立机构、收集资料,1958年2月开始试编,制定编写细则,夏天开始正式编写,1959年底完成初稿,1960年由商务印书馆排印出“试印本”。这一时期工作由吕叔湘先生主持。后一个时期(1961—1978)的工作主要是在“试印本”的基础上,广泛收集意见,修改定稿。两个时期各有一位主编,前期主编是吕叔湘先生,后期主编是丁声树先生,李荣先生协助。
主要编写人员有:孙德宣、孙崇义、何梅岑、李伯纯、萧家霖、孔凡均、王述达、刘庆隆、郭地、李文生、刘洁修、莫衡、吴崇康、李国炎、单耀海、郑宣沐、吕天琛、吴昌恒、舒宝璋、陆卓元、曲翰章、范继淹、范方莲、徐肖斧、傅婧、姜远、王立达、金有景等人。
词典编辑室培养学生
硕士
陆尊梧,1978—1981;
袁建民,1978—1981;
潘雪莲,1998—2001;
解正明,1998—2001;
胡大柳,1998—2001;
孟广洁,2002—2005;
戴文颖,2004—2007。
博士
李斐,2004—2007;
戴文颖,2009—2013;
高翀,2011—2014;
王迎春,2014—2018;
张苗苗,2018—2021;
唐雪婷,在读,2020年入学。
历史沿革
20世纪50年代中期,推广普通话和促进汉语规范化工作提上了日程。1955年10月,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召开了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学术会议。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致开幕词,陈毅副总理做了重要指示,语言研究所所长罗常培与副所长吕叔湘联合在大会上做《现代汉语规范问题》的主题报告。会议提出了编写现代汉语词典的课题,建议中国科学院会同有关部门聘请专家组成词典计划委员会和普通话审音委员会,为词典编纂进行筹备工作。1956年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和词典计划委员会,词典计划委员会由胡愈之、叶圣陶、黎锦熙、魏建功、王力、林汉达、吕叔湘、黄松龄、潘梓年9人组成。
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布《云顶集团: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其中的第9条就是责成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辑以确定词汇规范为目的的中型现代汉语词典。语言研究所成立中型现代汉语词典编纂法研究组,郑奠任组长,孙德宣、邵荣芬等参加工作。
1956年3月31日词典计划委员会召开会议,建议在语言研究所内成立词典编辑室,任务为编写现代汉语词典。词典编写宗旨就是国务院在指示中明确提出的确定现代汉语的词汇规范,为推广普通话、促进汉语规范化服务。
1956年7月,经上级批准,成立词典编辑室,由时任语言研究所副所长吕叔湘先生兼任主任并任《现代汉语词典》主编。为集中人力物力,将当时我国仅有的两个语文辞书的专业编纂机构——新华辞书社和中国大辞典编纂处也合并进来。中国大辞典编纂处成立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曾编辑过《国语辞典》《同音字典》《汉语词典》等辞书,当时由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领导。新华辞书社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编辑《新华字典》,当时由出版事业管理局领导。
1956年2月,国务院发布云顶集团: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并责成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1977年后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好以确定现代汉语词汇规范为目的的中型现代汉语词典。为了编好《现代汉语词典》,词典编辑室收集了上百万张卡片的资料,并做了理论上的探讨,郑奠、孙德宣、傅婧、邵荣芬、麦梅翘合著《中型现代汉语词典编纂法》,在《中国语文》1956年7、8、9月号上连载发表,词典编辑室在《中国语文》1958年9月号上发表《〈现代汉语词典〉凡例和样稿》,广泛征求意见。吕叔湘先生1958年撰写完成《〈现代汉语词典〉编写细则》,丁声树先生1963年撰写完成《现代汉语词典编写细则的改订部分》。
《现代汉语词典》1958年初开始编写,1959年底完成初稿。1960年印出“试印本”征求意见。1965年印出“试用本”送审稿。1973年 “试用本”内部发行。1978年12月正式出版(即第1版),填补了我国现代汉语规范型词典的空白。
《现代汉语词典》正式出版以后,修订多次,1983年、1996年、2002年、2005年、2012年、2016年分别出版第2版、第3版、第4版、第5版、第6版和第7版。修订内容表现为增、删、改几个方面,就是增删条目、推行规范、修订释义、修改用例、完善体例,改进标注,在确定词与非词的基础上对现代词全部标注词类,等等,都是精益求精、与时俱进的举措,目的是更好地反映语言发展的实际情况,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服务。
词典编辑室还相继编写出版了《现代汉语小词典》(丁声树主编)、《倒序现代汉语词典》(刘庆隆主编)、《现代汉语词典·补编》(孙德宣主编)等。1982年—1989年,词典编辑室人员自愿组合,分成几个小组编写词典。之后,李国炎、莫衡、单耀海、吴崇康编成《新编汉语词典》(湖南人民出版社),吴昌恒、陆卓元、韩敬体、吕天琛、陆尊梧、李志江、李玉英编成《古今汉语实用词典》(四川人民出版社),闵家骥、晁继周编成《中学语文词典》(北京教育出版社),陆续出版。
近30年来,我室编辑人员还编写出版了其他一些词典,主要有:
闵家骥、刘庆隆、韩敬体、晁继周等编写的《汉语新词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张聿忠、岳珺玲、于庆芝《词林》(工人出版社);
闵家骥、范晓等《简明吴方言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晁继周、刘向军等《红楼梦词典》(广东人民出版社);
晁继周等《新编红楼梦词典》(商务印书馆)
闵家骥、晁继周、刘介明《汉语方言常用词词典》(浙江教育出版社);
晁继周、李志江、贾采珠《汉语学习词典》(江西教育出版社)等。
词典编辑室的另一个重要成果是《新华字典》。《新华字典》原由新华辞书社编纂,1956年7月随新华辞书社并入当时的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语言研究所成为《新华字典》的归属单位,对《新华字典》进行过多次修订,目前已出版至第12版。2017年《新华字典》编辑室成立后,《新华字典》修订和相关系列辞书编纂工作由《新华字典》编辑室承担。
重要成果
《现代汉语词典》1973年“试用本”内部发行,1978年12月正式出版(即第1版)。1983年、1996年、2002年、2005年、2012年、2016年分别出版第2版、第3版、第4版、第5版、第6版和第7版。
词典编辑室继《现代汉语词典》之后,还相继编写出版了《现代汉语小词典》(丁声树主编)、《倒序现代汉语词典》(刘庆隆主编)、《现代汉语词典·补编》(孙德宣主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