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简介:
句法语义研究室是语言研究所历史最长的研究部门,组建于1950年6月,先后使用过的名称有:现代汉语研究组(1950)、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组(1953)、第一研究组(1958)、现代汉语研究室(1977)和句法语义研究室(2001)。自建所初期组建起,就以现代汉语语法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五四”以来现代汉语语法的使用规律进行描写和归纳,借鉴国外语言学经验进行理论总结,为普通话语法规范、语文教学和自然语言自动化处理提供服务。丁声树、吕叔湘、陆志韦、刘坚、范继淹、李临定、杨成凯、陈平、徐枢、张伯江先后在研究室担任负责人和研究骨干。研究成果主要有:新中国最早的语法结构系统描写专著《现代汉语语法讲话》、我国第一部语法词典《现代汉语八百词》以及《动词用法词典》和《形容词用法词典》、汉语句型专论《现代汉语句型》、语法理论专著《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和《汉语语法理论研究》、国内第一部功能语法专著《汉语功能语法研究》、语法普及读物以及多种汉语语法专题研究论文和著作。
联系方式:
办公电话:01085195387
句法语义研究室官方网页:http://www.linguistics.org.cn/jufayuyi/;
通讯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643房间
邮编:100732
在编工作人员:
以往工作人员:
历任负责人
1950年-1952年,现代汉语组,负责人:丁声树
1953年-1958年,现代汉语语法组,负责人:吕叔湘
1958年-1960年,第一研究组,组长:陆志韦,副组长:郑奠
1961年-1977年,第一研究组,组长:吕叔湘
1977年-1982年,现代汉语研究室,室主任:吕叔湘
1982年-1993年,现代汉语研究室,室主任:李临定
1993年-1998年,现代汉语研究室,室主任:郑怀德,副主任:张伯江
1998年-2001年,现代汉语研究室,室主任:张伯江
2001年-2014年,句法语义研究室,室主任:张伯江
2015年-2020年,句法语义研究室,室主任:王灿龙,副主任:完权
2020年-2023年, 句法语义研究室,室主任:张伯江(兼任)
2023年-,句法语义研究室,室主任:刘探宙
历史上先后在本室工作过的人员有:
丁声树、吕叔湘、李荣、孙德宣、管燮初、傅婧、黄盛璋、陈治文、陆志韦、郑奠、蒋希文、任建纯、饶秉才、王福庭、许树智、赵忠铎、徐萧斧、范继淹、饶长溶、陈建民、李临定、范方莲、刘坚、孟琮、詹开第、郑怀德、刘凯蒂、王健慈、蔡文兰、孟庆海、徐志敏、杨成凯、陈平、徐丹、杨国文、孙国栋、彭可君、谭景春、徐春霞、张伯江、张国宪、徐枢、乐耀、完权。
以往培养学生:
博士毕业生:
王灿龙、任鹰、刘安春、姜先周、史银姈、高增霞、李晋霞、项开喜、李宇凤、何文彬、吴早生、余光武、林忠、罗艺雪、张帆、赵芸芸、崔璨
硕士毕业生:
孟琮、黄国营、杨成凯、陈平、王菊泉、周焕常、杨国文、黄奕、郭继懋、邓晓华、王铁利、黄文林、李珍明、辛东烈、金雪花、金相百、陈榕、杨少多、刘桃、刘阳
本科毕业生:
柯昌鑫、马欣然、赵芮、王文哲
历史沿革:
句法语义室是语言所最早组建的研究组室之一。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于1950年6月筹备成立,成立之初设立三个研究小组:(一)现代汉语组,(二)少数民族语文组,(三)中国文字改革研究组。“现代汉语组”就是本研究室的前身。
现代汉语组在最初的两年里,“着重语法结构和基本词汇的研究,目前尤其侧重语法研究一方面。两年来从毛泽东、鲁迅、赵树理、老舍、丁玲等各家作品和高初中语文课本中摘录卡片约十四万张,并作了初步分析。今年春天决定,为配合当前文化教育的实际需要,以高初中语文课本的材料为主,计划编一部中学生及一般干部参考用的语法简编。现在把初稿陆续在《中国语文》上发表,等吸取各方面的意见后,再修订成书。”(摘自《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工作近况》,《中国语文》1952年7月号)
署名“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语法小组”的《语法讲话》,自1952年7月起,在《中国语文》上分十七次连载刊登(即总第1期至总第17期)。1953年11月号上刊出“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语法小组启事”:“《语法讲话》已经登完了。我们准备参考各方面提出的意见,把这个《讲话》补充修订一番,然后再请中国科学院印成单行本,大概明年可以出书。”事实上,这本单行本到1961年12月才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书名改为《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作者署名“丁声树、吕叔湘、李荣、孙德宣、管燮初、傅婧、黄盛璋、陈治文”。1953—1956年,陆志韦主持编写了《汉语的构词法》(科学出版社,1957;修订本1964),参加者有陆志韦、管燮初、蒋希文、任建纯等。
现代汉语组的首任组长是丁声树,他直接领导了小组早期的语法研究和汉语方言调查工作。1952年,吕叔湘从清华大学调至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任研究员,副所长,负责现代汉语组的语法研究工作,丁声树重点负责方言研究。1954年方言组成立以后,丁声树任组长。1961年4月,正式任命吕叔湘为语言研究所第一组组长。
1959年,吕叔湘任《现代汉语词典》主编。语法小组一度在陆志韦带领下开展工作。1959年3月号的《中国语文》上,刊登了署名“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小组”的文章,题为《语法研究上要求加强合作》。文章称“本小组计划写一部《现代汉语语法》,目前正在做准备工作。”文章提出了作者认为当时还没能很好地得到解决的53个研究课题,分为九个大类列出。陆志韦指导刘坚、陈建民、饶长溶、王福庭分别就其中的助动词、兼语式、副动词和连谓式问题做专题研究,研究报告先后刊登于1960年《中国语文》第1、3、4、6期上。
1950-1966年间,现代汉语组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吕叔湘《云顶集团:汉语词类的一些原则性问题》(《中国语文》1954年第9期),《云顶集团:“语言单位的同一性”等等》(《中国语文》1962年第11期),《现代汉语单双音节问题初探》(《中国语文》1963年第1期);范继淹《形名组合间“的”字的语法作用》(《中国语文》1958年第5期),《动词和趋向性后置成分的结构分析》(《中国语文》1963年第2期);李临定《带“得”字的补语句》(《中国语文》1963年第5期);范方莲《存在句》(《中国语文》1963年第5期)。
“文革”期间学术研究一度中止。七十年代中期,语言研究所逐渐恢复研究工作,现代汉语组在吕叔湘带领下编写《现代汉语八百词》。197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语言研究所的现代汉语组正式更名为“现代汉语研究室”,吕叔湘任研究室主任。此后相继担任室主任的有:李临定(1982-1993),郑怀德(1993-1998),张伯江(1998-2014),王灿龙(2015-2020)。
现代汉语研究室组建以后,推出的第一项重要的集体研究成果就是《现代汉语八百词》,1980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获得第一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1993年)。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1979)是基于数十年理论思考的心血之作。这两部作品,在事实描写和理论探讨方面垂范于世,代表了当时国内语法研究最高水平。汇聚吕叔湘一生菁华的《汉语语法论文集》荣获首届吴玉章奖金特等奖(1987年)。
八十年代现代汉语研究室的研究重点之一是句型和动词。这方面的代表性成果是现代汉语室编《句型和动词》(语文出版社1987),李临定《现代汉语句型》(商务印书馆1986),孟琮、郑怀德、孟庆海、蔡文兰《动词用法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郑怀德、孟庆海《形容词用法词典》(湖南出版社1991)。语法理论方面的成果有《范继淹语言学论文集》(语文出版社1986),杨成凯《汉语语法理论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1996)。
八十年代后期至九十年代,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个高潮是功能主义方法的成功运用,成果汇集在《现代语言学研究:理论、方法与事实》(陈平,重庆出版社1991)、《汉语功能语法研究》(张伯江、方梅,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2001年,现代汉语研究室更名为句法语义研究室。2002年,以本研究室为基础的“句法语义学”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学科。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句法语义学科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对汉语句式问题的集中探讨、对语言主观性和主观化问题的关注、云顶集团:汉语词类与句法成分的阐释,使汉语句法语义中的一些传统难题得到了全新的认识。这方面的成果集中反映在《现代汉语语法的功能、语用、认知研究》(沈家煊主编,商务印书馆2004),《现代汉语形容词功能与认知研究》(张国宪,商务印书馆2006),《从施受关系到句式语义》(张伯江,商务印书馆2009)。
2012年起,以句法语义研究室为基础组建了“汉语句法语义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项目,先后由张伯江、王灿龙任首席研究员。集中研究了汉语形态句法的语用属性、虚词及其相关句法格式、汉语使成表达的类型学、汉语句位的语法意义、汉语系统功能语法、汉语同位同指组合、汉语虚词在语篇中的认知入场研究、汉语语法的互动交际等专题。主要成果有:《现代汉语语法的功能、语用、认知研究(二)》(张伯江主编,商务印书馆2016),《什么是句法学》(张伯江,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现代汉语动词的认知与研究》(张国宪,学林出版社2016),《汉语同位同指组合研究》(刘探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2018年—2020年,以王灿龙为首席研究员的创新研究项目“汉语语法事实的深度描写和理论阐释”立项并完成主要成果有:《说“王冕死了父亲”句》(刘探宙,学林出版社2018),《“的”的性质与功能》(完权,商务印书馆2016),《说“的”和“的”字结构》(完权,学林出版社2018);Embodied conceptualization or neural realization: A corpus-driven study of Mandarin synaesthetic adjectives(赵青青,Springer 2020)。2021年起,以王灿龙为首席研究员的创新研究项目“汉语语法专题研究与学科体系建设”立项并开展工作。
现代汉语语法学术讨论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句法语义研究室和《中国语文》杂志社联合主办,是中国语言学界历史最长、影响力最大的句法学和语义学专业系列会议。讨论会开始于1981年,至今已有近四十年的历史,其间共举办20次,分别是:第一次,1981年5月在北密云举行;第二次,1982年6月在北京香山举行;第三次,1984年7月在吉林延边大学举行;第四次,1986年10月在北京西山八大处举行;第五次,1988年5月在北京丰台槐树岭举行;第六次,1990年10月合肥安徽大学举行;第七次,1992年10月在天津南开大学举行;第八次,1994年10月在江苏苏州大学举行;第九次,1996年7月在哈尔滨黑龙江大学举行;第十次,1998年8月在北京大学举行;第十一次,2000年10月在芜湖安徽师范大学举行;第十二次,2002年4月在长沙湖南师范大学举行;第十三次,2004年11月在福州福建师范大学举行;第十四次,2004年10月在上海财经大学举行;第十五次,2008年7月在吉林延边大学举行;第十六次,2010年6月在香港城市大学举行;第十七次,2012年10月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第十八次,2014年10月在澳门大学举行;第十九次,2016年10月在温州大学举行;第二十次,2018年10月在暨南大学举行;第二十一次,2020年12月在北京大学(线上)举行。本研究室参与主办的重要学术会议还有:“句型和动词学术讨论会”,1985年11月在福建厦门举行;“现代汉语语法专题研讨会”1995年12月在北京语言学院举行;“两岸三地现代汉语句法语义小型研讨会”首届会议于2007年8月在香港城市大学举行,第二届会议于2009年8月在台湾清华大学举行,第三届会议于2011年8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举行,第四届会议于2013年12月在香港理工大学举行,第五届起更名为“现代汉语句法语义前沿学术研讨会”,于2015年12月在北京大学举行,第六届会议于2017年11月在香港中文大学举行。第七届会议于2019年11月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举行。
重要成果:
著作类:
《语法学习》,吕叔湘,中国青年出版社1953;
《汉语的构词法》,陆志韦等,科学出版社1957;
《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丁声树、吕叔湘、李荣等,科学出版社1961;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商务印书馆1979;
《现代汉语八百词》,吕叔湘主编,商务印书馆1980;
《汉语语法论文集(增订本)》,吕叔湘,商务印书馆1984;
《汉语口语》,陈建民,北京出版社1984;
《范继淹语言学论文集》,范继淹,语文出版社1986;
《现代汉语句型》,李临定,商务印书馆1986;
《句型和动词》,现代汉语研究室编,语文出版社1987;
《动词用法词典》,孟琮、郑怀德、孟庆海、蔡文兰,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
《汉语比较变换语法》,李临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现代汉语动词》,李临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形容词用法词典》,郑怀德、孟庆海,湖南出版社1991;
《现代语言学研究:理论、方法与事实》,陈平,重庆出版社1991;
《汉语语法理论研究》,杨成凯,辽宁教育出版社1996;
《汉语功能语法研究》,张伯江、方梅,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
《现代汉语语法的功能、语用、认知研究》,沈家煊主编,商务印书馆2004;
《现代汉语形容词功能与认知研究》,张国宪,商务印书馆2006;
《The semantics of Chinese aspects: theoretical descriptions and a computational implementation》,杨国文,Frankfurt am Main: Peter Lang. 2007;
《从施受关系到句式语义》,张伯江,商务印书馆2009;
《什么是句法学》,张伯江,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
《现代汉语语法的功能、语用、认知研究(二)》,张伯江主编,商务印书馆2016;
《现代汉语动词的认知与研究》,张国宪,学林出版社2016;
《汉语同位同指组合研究》,刘探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的”的性质与功能》,完权,商务印书馆2016;
《说“王冕死了父亲”句》,刘探宙,学林出版社2018;
《说“的”和“的”字结构》,完权,学林出版社2018;
《Embodied conceptualization or neural realization: A corpus-driven study of Mandarin synaesthetic adjectives》,赵青青, Springer.2020;
《语言使用的智慧与奥妙》,王灿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
《汉语语法问题探究》,王灿龙,商务印书馆2021。
《汉语口语评价表达研究》,方迪,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
《汉语句法的语用属性》,张伯江,商务印书馆2022
《ZHouTun》周晨磊,Routledge.2022
译著:
《汉语口语语法》,赵元任著,吕叔湘译,商务印书馆1979;
《句法理论基础》,斯托克威尔著,吕叔湘、黄国营译,华中工学院出版社出版1986。
科研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语运用的语用原则”,主持人廖秋忠,1989年立项;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代汉语话语关联”,主持人杨成凯,1991年立项;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当代北京口语句式研究”,主持人张伯江,1993年立项;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施事和受事的语义角色系统研究”,主持人张伯江,2003年立项;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语的句位义研究”,主持人张国宪,2006年立项;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指称与句法结构”,主持人王灿龙,2008年立项;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语使成表达的类型学研究”,主持人项开喜,2011年立项;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句法语义互动关系的汉语形态句法研究”,主持人张伯江,2012年立项;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内定语和宾内定语的语义信息不对称研究”,主持人张国宪,2012年立项;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的’的性质与功能”,主持人完权,2013年立项;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功能语言学视野下的现代汉语传信范畴研究”,主持人乐耀,2016年立项;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青年项目)“基于实验范式的现代汉语通感现象研究”,主持人赵青青,2019年立项;
国家社会科学项目(青年项目)“上古汉语体信息表达方式系统研究”,主持人焦一和,2019年立项;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语句式分析的形式方法和功能方法比较研究”,主持人刘探宙,2021年立项;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语增宾表达机制研究”,主持人项开喜,2022年立项;
社科院重点项目“现代汉语句型研究”,主持人李临定,1991年立项;
社科院重点项目“现代汉语一千词”,主持人刘坚,1994年立项;
社科院重点项目“现代汉语语法”,主持人杨成凯,1998年立项;
社科院B类重大课题“现代汉语用法研究”,主持人张伯江,2001年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