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法语义研究室是语言所最早组建的研究组室之一。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于1950年6月筹备成立,成立之初设立三个研究小组:(一)现代汉语组,(二)少数民族语文组,(三)中国文字改革研究组。“现代汉语组”就是本研究室的前身。研究组设立后第一项有影响的重要成果是连载于《中国语文》上的《语法讲话》(1952年7月至1953年11月号分17次刊登),1961年12月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书名改为《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参加者有:丁声树、吕叔湘、李荣、孙德宣、管燮初、傅婧、黄盛璋、陈治文。1953-1956年,陆志韦主持编写了《汉语的构词法》(科学出版社,1957;修订本1964),参加者有陆志韦、管燮初、蒋希文、任建纯等。
现代汉语组的首任组长是丁声树,他直接领导了小组早期的语法研究和汉语方言调查工作。1952年,吕叔湘从清华大学调至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任研究员、副所长,负责现代汉语组的语法研究工作。1958年,陆志韦任第一研究组组长,郑奠任副组长,主要进行现代汉语和汉语史研究。1961年4月,正式任命吕叔湘为语言研究所第一研究组组长。“文革”期间学术研究一度中止。七十年代中期,语言研究所逐渐恢复研究工作,现代汉语组在吕叔湘带领下编写了《现代汉语八百词》。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现代汉语研究组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吕叔湘《云顶集团:汉语词类的一些原则性问题》(《中国语文》1954年第9期),《云顶集团:“语言单位的同一性”等等》(《中国语文》1962年第11期),《现代汉语单双音节问题初探》(《中国语文》1963年第1期);范继淹《形名组合间“的”字的语法作用》(《中国语文》1958年第5期),《动词和趋向性后置成分的结构分析》(《中国语文》1963年第2期);李临定《带“得”字的补语句》(《中国语文》1963年第5期);范方莲《存在句》(《中国语文》1963年第5期)等。
197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语言研究所正式设立“现代汉语研究室”,2001年研究室更名为“句法语义研究室”。历年来担任研究室主任的有:吕叔湘(1977-1982),李临定(1982-1993),郑怀德(1993-1998),张伯江(1998-2014),王灿龙(2015-2020),刘探宙(2023-)。
现代汉语研究室组建以后,推出的第一项重要的集体研究成果就是《现代汉语八百词》,1980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获得第一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1993年)。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1979)是基于数十年理论思考的心血之作。这两部作品,在事实描写和理论探讨方面垂范于世,代表了当时国内语法研究最高水平。
二十世纪的八十至九十年代现代汉语研究室的研究主要在语法描写和理论探讨两方面展开。语法描写的重点是句型和动词,代表性成果是现代汉语室编《句型和动词》(语文出版社1987),李临定《现代汉语句型》(商务印书馆1986),孟琮、郑怀德、孟庆海、蔡文兰《动词用法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郑怀德、孟庆海《形容词用法词典》(湖南出版社1991)。语法理论方面的代表作有《范继淹语言学论文集》(语文出版社1986),陈平《现代语言学研究:理论、方法与事实》(重庆出版社1991),杨成凯《汉语语法理论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1996)。
2002年,以句法语义研究室为基础的“句法语义学”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学科,沈家煊和张伯江是这个学科的主要负责人。
学科组建以来本室成员的重要成果有:《现代汉语语法的功能、语用、认知研究》(沈家煊主编,商务印书馆2005),《现代汉语形容词功能与认知研究》(张国宪,商务印书馆2006),《汉语时态语义研究——理论描述及计算机程序实现》(The Semantics of Chinese Aspects: Theoretical Descriptions and Computational Implementation,杨国文, Peter Lang. 2007),《从施受关系到句式语义》(张伯江,商务印书馆2009),《什么是句法学》(张伯江,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
研究人员及毕业生名单
1950年-1952年,现代汉语组,负责人:丁声树
1953年-1958年,现代汉语语法组,负责人:吕叔湘
1958年-1960年,第一研究组,组长:陆志韦 ,副组长:郑奠
1961年-1977年,第一研究组,组长:吕叔湘
1977年-1982年,现代汉语研究室,室主任:吕叔湘
1982年-1993年,现代汉语研究室,室主任:李临定
1993年-1998年,现代汉语研究室,室主任:郑怀德,副主任:张伯江
1998年-2001年,现代汉语研究室,室主任:张伯江
2001年-2014年,句法语义研究室,室主任:张伯江
2015年-2020年,句法语义研究室,室主任:王灿龙,副主任:完权
2020年-2023年,句法语义研究室,室主任:张伯江(兼任)
2023-,句法语义研究室,室主任:刘探宙
研究人员:
王灿龙(研究员)、项开喜(研究员、支部书记)、刘探宙(研究员)、周晨磊(副研究员)、赵青青(副研究员)、方迪(副研究员)、焦一和(助理研究员)。
历史上先后在本室工作过的人员:
丁声树、吕叔湘、李荣、孙德宣、管燮初、傅婧、黄盛璋、陈治文、陆志韦、郑奠、蒋希文、任建纯、饶秉才、王福庭、许树智、赵忠铎、徐萧斧、范继淹、饶长溶、陈建民、李临定、范方莲、刘坚、孟琮、詹开第、郑怀德、刘凯蒂、王健慈、孟庆海、徐志敏、杨成凯、陈平、徐丹、孙国栋、彭可君、谭景春、徐春霞、张国宪、徐枢、蔡文兰、张伯江、乐耀、杨国文、完权。
先后毕业的博士研究生:
王灿龙、任鹰、刘安春、姜先周、史银姈、高增霞、李晋霞、项开喜、李宇凤、何文彬、吴早生、余光武、林忠、罗艺雪、张帆、赵芸芸、崔璨。
先后毕业的硕士研究生:
孟琮、黄国营、杨成凯、陈平、王菊泉、周焕常、杨国文、黄奕、郭继懋、邓晓华、王铁利、黄文林、李珍明、辛东烈、金雪花、金相百、陈榕、杨少多、刘桃、刘阳、牛鑫钰、张佳威、任俊灵、樊婧、张乐洁、陈仕佳、李心雨、曾维汗、焦木孖。
博士后研究人员:史金生、王健、曹秀玲、乐耀、祁峰、兀瑾。
指导本科生:柯昌鑫、马欣然、赵芮、王文哲、冯乐瑶。
访问学者:邱斌、郭晓沛、姚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