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法-语义研究是语言学的中心课题。从国际语言研究总的发展趋势看,二十世纪中叶结构主义的描写语法是发展的主流;六十年代起,语法研究的重点由描写转向解释,解释的路子主要有两条:一是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形式句法学,二是七十年代以来日益壮大的功能-语用-认知语法的研究。
最早的形式语法叫生成语法,其主张者认为,整个语言中的句子虽然是无穷多的,但所有句子都是由有限的一些句子按照明确的规则投射而成的。一部语法就是一组形式规则,给每个句子指派一组结构描写就可以得到合法的句子。这种理论发展到八十年代,形成了具有广泛影响的“管辖与约束理论”,这个理论假设句子有三个结构层面:较深层的D-结构、较表层的S-结构和代表语义解释的逻辑结构。三者之间通过移位转换逐层派生而成。这种理论认为,一些本质上相同的句法原则在所有语言中都起作用,所不同的是各个语言所取的参项略有差别,所以也叫“原则-参项”理论。近年来这种理论追求简洁和概括,提出所有的表征式和派生过程都应尽可能的经济,称为“最简方案”。我国学者三十年来运用不同时期的形式句法理论探讨汉语语法事实,在汉语的空范畴研究、疑问形式研究、反身代词研究等方面都把传统研究大大地推进了一步。
功能语言学着眼于语言作为人与人交际工具的功能,认为社会互动特点是语法形成的根本原因。语法的基本范畴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之所以有各不相同的形态表现,都是出于言语交际的需要;语法中的基本关系如及物性关系也由于表达的需要而选择强弱等级不同的表达式。功能语言学采取的是一种动态的语法观,认为语法总是在交际动因的促动下不断变化着的,篇章现象可以凝结成句法现象,句法现象可以凝结成词汇现象。功能语法同样认为人类语言存在着普遍的共性,而共性的原因就在于人们有共同的交际需要。汉语曾经因为缺乏表面的形态而使形式分析难以施展,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引入功能语法方法以来,绝大多数汉语现象都得到了合理的功能解释,尤其是在汉语句子的信息结构、词类特点和语法关系、指称的形式和功能、汉语句法的发展演变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使汉语语法研究走出了闭门造车和机械比附西方模式的两种局限,初步实现了跟国际语言研究的接轨。
早期的形式语法理论不重视语义研究,很快就有一些学者提出了跟生成语法相对的生成语义学,认为一部语法的语义部分是句法结构赖以生成的基础。此后种种语义理论层出不穷,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个大的类别:一是形式语义学,其根本特点在于用真值条件标准对语言进行逻辑分析,所以也叫真值条件语义学,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美国逻辑学家蒙塔古创立的"蒙塔古语法",采用谓词逻辑的概念,建立句法和语义之间的对应关系;二是与之对立的语用学学说。
语用学侧重于从使用者的角度研究语言,相当多的语法学家相信句法现象的形成与变化是受语用原则制约的,比如说话人在几个意义相同的句子中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而不选择那个,说话人所能选用的形式在社会互动中受到什么样的制约,说话人的语言使用对交际活动中的其他参与者会产生什么影响,等等。语用学家所揭示出来的以“合作原则”为代表的几条语用原则都在句法上有深刻的反映,语言的结构是说话人在使用中为了最恰当地实现信息交流的目的而自我调试的结果,因此,研究语用法的语法化成为语法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另一种跟真值条件语义观相对立的语义观是认知语言学的观点。跟形式主义者相反,认知语言学者认为人的语言能力并不是一种独立的认知能力,而是跟一般认知能力紧密联系、不可分离的;句法不是语言的一个自足的组成部分,而是跟语义、词汇密不可分的;语义不仅仅是客观的真值条件,而是主观和客观的结合,研究语义总要涉及人的主观看法或心理因素。这种语义观直接导致了认知语言学的语法观,“认知语法”成了近年来发展最快的语法学派之一。认知语法所关心的问题有:语言的范畴化问题,作为人类一般认知现象的隐喻和转喻问题,语法的象似性问题,认知上物象和背衬在语言各个层面上的反应问题,等等。近年来,汉语的认知语法研究取得了许多引人注目的成果,如词类的认知基础以及词类范畴之间的联系与转化,词类与句法功能的对应关系和标记模式,肯定和否定的不对称问题,句式语义的概括性研究等。
汉语语法研究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二十世纪上半叶主要是以语言教学为目的,对语法现象及语义表达做过较细致的描写。五、六十年代随着结构主义方法的引进,语法研究开始走上了科学的道路。八十年代以后,汉语语法学者立足汉语实际,运用现代语言学方法,使汉语语法事实得到充分的合理的解释,同时在理论建设上作出努力。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多年致力于汉语语法的系统研究和理论探索,五十年代丁声树等著名学者撰写的《语法讲话》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代表了国内最高水平,八十年代吕叔湘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是我国第一部语法词典性质的用法描写成果,九十年代以来一批中青年学者在认知语法、功能语法、语言类型学和语法化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成果都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引起国际语言学界重视。
句法语义学科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立足汉语实际,运用现代语言学方法,使汉语语法事实得到充分的合理的解释,同时追求理论上的创新。
汉语描写语法——建立在对现代汉语汉语口语、书面语材料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对其所包含的型式和用法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客观的和细致的说明。
认知语法研究——用人类认知特点解释语言反映现实过程中的概括性,以期揭示汉语语法范畴的形成、范畴间的关系以及句法结构的理据。
功能语法研究——基于多数句法现象都是由篇章现象凝固而成的事实,篇章语法着重研究篇章对语法范畴和句法结构形成的制约关系,研究篇章对句式和句式变体使用的制约关系。
形式句法研究——以形式句法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为基础,寻找现代汉语句法的制约条件,进而建立一套推导现代汉语句法的算法,以期对汉语句法有关事实的解释和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