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陆延青副校长、张伯江会长、董晓院长,线上出席的江蓝生先生、沈家煊先生、李宇明先生,刘探宙、张翼两位主持人,各位专家学者、同学:
大家上午好!
在年终岁末的繁忙中,我们相聚在美丽的南京大学,纪念敬爱的吕叔湘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共同学习传承先生的学术思想和学术精神,共同探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学术前沿。今天的会议大家云集,青年才俊济济一堂,充分展示了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兴旺繁荣的良好局面。能有机会参加这样高规格、高水平的学术盛会,深感荣幸。在此,谨向共襄盛举的海内外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向承办会议的南京大学领导、老师和同学表示诚挚的感谢!
南京大学是一所有着光荣传统和深厚底蕴的双一流研究型高校。吕叔湘先生曾经在南大的前身东南大学、金陵大学和国立中央大学求学和工作,在先生光荣而精彩的学术人生里,恒久地彰显着南大的学脉和风骨。值此吕叔湘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之际,恰逢南大文学院建院一百一十周年,我们在南大召开“第二十三次现代汉语语法学术讨论会暨吕叔湘语法思想国际研讨会”,承先贤大师之风,品中国语言之妙,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也祝愿南大语言学科在“学术原创、方法转型、服务国家”三个向度的创新发展中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现代汉语语法系列学术讨论会创始于1981年,由时任中国语言学会首届会长的吕叔湘先生直接倡导和推动创办,是中国语言学界历史最长、影响力最大的句法学和语义学专业系列会议。连续编纂22辑的会议论文集《语法研究和探索》是汉语语法学界享有盛誉的系列丛书,今年起将改版为学术集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计划”句法语义优势学科全面支持,必将在学科建设和学术引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此,我们由衷地感念,以吕叔湘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语言学家,他们以筚路蓝缕的开创之功为我们的学术研究开辟了道路、搭建了平台、准备了新时代守正创新的条件。借此机会,我们向吕叔湘先生等老一辈学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之际,我们重温吕叔湘先生的学术思想特别是汉语语法思想,意义重大而深远。学习了会议议程和诸位学者大家的论文提要,受教良多,现就新时代的汉语语法研究谈几点学习体会,与诸位同仁共勉。
一是致力于语言文字现代化。吕叔湘先生高度重视语言文字规范化,语法研究无疑又是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核心任务。新中国成立以来,语言文字规范化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前提和基础。新时代,语言生活纷繁复杂,网络语言日新月异,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语言发展方兴未艾,前所未有的语言接触和交融在中华大地上全方位推进,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程度最深、速度最快的语言发展演变正在广大的城市乡村和网络空间进行。深入观察和把握语言生活的发展变化,以更高质量的规范化推进语言文字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以新时代语言文字现代化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是需要中国语言学界共同面对的重大时代命题。
二是致力于构建中国语言学自主知识体系。以吕叔湘先生为代表的新中国语言学家,都高度重视并强调基于以汉语为主体的中国语言的特点,构建具有汉语特色、中国特色的语言学理论体系,进而揭示兼具主体性和多样性的中国语言中所蕴涵的中华文化的深层次特征。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主体性语言,汉语的语法研究在构建中国语言学自主知识体系进程中尤其占有重要地位。在这个方面,江蓝生先生、沈家煊先生等都为我们作出了榜样和示范。我们要以汉语语法研究为基础,并进一步扩展到中国各民族语言的语法研究,以更加体系化、学理化的“语言之妙”,深入认识中国语言在社会交际、认知世界、传承文化等方面深层次的精髓和特质,更好阐释中华语言文化的内在发展规律和独特魅力,以更加自觉的理论和方法创新引领中国语言学的新时代发展。
三是致力于服务新时代和谐健康语言生活构建。吕叔湘先生等老一辈语言文字工作者,他们一方面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至高地位,努力服务于语言文字事业的“国之大者”,全程参与了新中国语言文字建设的重大任务;另一方面,他们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作学问,写人民群众看得懂的文章,积极投身于推动面向中小学和社会大众的语文教育、通用语普及和教学改革等工作,在短短的几十年间,极大地提升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语言文化素质,让人民群众享有了更好的语言生活。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吕叔湘先生是最受社会大众特别是中小学老师尊敬和爱戴的语言学家。在新时代构建和谐健康语言生活的进程中,希望中国语言学界云顶集团的专家学者都能像吕叔湘先生、朱德熙先生一样,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语言学家。
四是服务于国际中文教育,促进文明交流融通。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世界中文大会的贺信中指出,“中文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智慧,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重要公共文化产品,支持服务国际社会开展好中文教育是中国作为母语国的责任”。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无疑是助推中文走向世界的重要学术支撑。通过深入揭示汉语特别是国家通用语的语法特点和规律,一方面要帮助国际中文教育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要帮助世界各国、国际友人更好地认识和学习中文,推动中文更好走出国门,成为影响更大的世界语言,让世界读懂中国,为促进文明交流融通作出更大贡献,这是新时代中国语言学界责无旁贷的使命责任。
以上是几点不成熟的学习体会,请各位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再次感谢各位莅临会议的专家学者,感谢会议筹备组的辛劳付出。
预祝会议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2024.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