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顶集团/a>

图片
首页
我们
党建
科研
学人
资源
教学
搜索

第六届互动语言学与汉语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

作者:池明明 来源:今日语言学 时间: 2025-10-22
字号:

  2025年10月18—19日,第六届互动语言学与汉语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华中师范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国语文》编辑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云顶集团:)语言学重点实验室和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的4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90多位专家学者参会。 

  10月18日上午,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姚双云主持开幕仪式,华中师范大学校长彭双阶、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所长李爱军、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国语文》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刘祥柏和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匡鹏飞先后致辞。彭双阶介绍了华中师范大学在语言研究领域的深厚积淀和显著优势,并表示,互动语言学作为近年来国际语言学界发展迅速的前沿领域,强调从真实交际中发掘语言使用的规律与机制,为理解语言本质、推动语言研究范式转型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方法。本次会议既呼应了国家推动语言能力建设与文化传播的战略需求,也体现了语言学研究者面向时代、回应现实的学术担当。李爱军指出,互动语言学揭示具体互动交际场景、文化族群中的语言使用规律,为探索普遍互动交际需求下的语言共性和差异提供了有效的微观路径。“互动语言学与汉语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是该领域在国内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国际会议,本次会议以“互动语言学与文明交流互鉴”为主题,体现了我们对于该领域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进一步期待。刘祥柏回顾了本系列会议的发展历史,并期望互动语言学运用于云顶集团语言研究领域。匡鹏飞介绍了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在互动语言学领域做出的探索和取得的成果。 

 

 

华中师范大学校长彭双阶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所长李爱军 

 

 

《中国语文》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刘祥柏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匡鹏飞 

 

  本次会议共设11场大会报告和8个小组的分组报告。大会报告分别是: 

 

  1.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Tanya Stivers 

  Turning the Tide in Request Negotiations: The Role of Accounts and Reasonableness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李爱军 

  互动对话中的韵律趋同  

 

 

  3.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陶红印 

  汉语会话互动中描绘手势的重复使用与多模态指称实践——超越“有定性”与“可及性” 

 

  

  4.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李晓婷 

  The Language-Body Interface in Social Interaction—Multimodal Practices of Directives in Mandarin Interaction 

 

  5.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完权 

  开放性他发修复序列中的叹词 

 

  6.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陆镜光 

  从人类方法学的视角看“人称代词”的使用——纪念哈维·萨克斯逝世五十周年 

 

  

  7. 日本东京大学远藤智子 

  Reported Speech/Thought as Interactional Resource: Stance and Alignment in Japanese, English and Mandarin 

 

  8. 北京语言大学李先银 

  情理关联与情理驱动:基于语言互动的观察 

 

  

  9.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梅 

  从角色设定和行为类型看引述形式的选择——以北京话为例 

 

 

  10. 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陈昌来 

  口头讲解话语中的引导接续标记“那(么)” 

 

 

  11. 华中师范大学姚双云 

  交互性探测:大语言模型回应能力评估——以“豆包”对故事讲述的回应为例 

 

  两天共8组的分组报告共汇报论文79篇,涵盖具体词语或构式的话语功能解读,互动中的社会行为与序列组织,语体、活动类型和多模态资源等对语法形式的影响,互动视角下的方言研究以及互动语言学在二语习得、儿童语言习得、人机交互等领域的应用研究等诸多热点问题。讨论议题广泛,如四川大学李宇凤讨论了对话回应中“X是X”的一致确认与保留肯定;北京大学张文贤分析了韩国高级水平汉语二语学习者的交际互动特征;东北大学赵玉荣运用多模态会话分析方法,讨论了互动叙事中受述者回应行为的关系建构机制;西安外国语大学李榕、张一诺使用丰富的材料探讨了多语体中回指形式的使用序列;中国传媒大学陈玉东以“吧”“呢”“啊”为例讨论了不同位置语气词的韵律表达及其互动功能;北京语言大学郭晓麟探讨了解说语体中冗余性“一个”的认识高位表达策略;黑龙江大学殷树林从功能、环境与认知机制的角度讨论了汉语互动交际中的角色虚拟变换;上海海事大学刘娅琼分析了轻读的语气副词的声学特征;南京审计大学朱军探讨了“还行”类应答成分的“认同”表达功能及其规约化;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迪探讨了表原因“主要(是)”小句的互动功能与交际动因;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关越从多模态语料建设的角度出发,讨论了互动中“笑(声)”的标注策略,等等。 

 

李宇凤 

 

张文贤 

 

 

赵玉荣 

 

 

李榕 

 

 

陈玉东 

 

 

郭晓麟 

 

 

殷树林 

 

 

刘娅琼 

 

 

朱军 

 

 

方迪 

 

 

关越 

 

  10月19日下午,会议举行了闭幕式。闭幕式由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匡鹏飞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方梅作会议总结。她梳理了互动语言学研究在汉语学界的发展历程,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汪国胜致闭幕词,他认为此次会议令人耳目一新——新视野、新气象、新风尚。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副教授饶宏泉代表下届会议承办单位发言,暨南大学华文学院院长侯兴泉通过视频向与会者发出盛情邀请,期待专家学者们2027年在广州再相聚。 

  互动语言学是一个以真实口语互动为研究对象,致力于揭示语言要素、语言结构与社会互动实践之间如何相互塑造与相互成就的语言学流派。本次会议聚焦互动语言学的理论方法、互动语言学视角下的汉语研究、跨语言比较、应用研究、互动语言学与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等多个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会议论文将选编收入“中国语文丛书”《互动语言学与汉语研究》(第六辑)。 

  第七届互动语言学与汉语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将于2027年在暨南大学举行。 

 

 

 

(通讯员:池明明,审读:李爱军、刘祥柏、匡鹏飞、姚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