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7日下午,上海外国语大学赵蓉晖教授应邀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做了题为《全球竞争中的大国语言战略问题》的学术报告。报告由语言研究所副所长王锋研究员主持,采用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云顶集团:等单位的部分师生参加了此次学术报告会。
赵蓉晖教授是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科学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首席专家,现任国家语委科研基地暨国家语言文字智库“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国家级“语言政策与语言教育研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主任、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科学研究院应用语言学中心主任,兼任中国语言学会社会语言分会会长。研究领域为社会语言学、语言政策与语言教育、语言及语言学史。
此次讲座中,赵蓉晖教授首先结合历史发展考察世界语言秩序的变迁,探讨语言变迁的原因,阐述了在国家和社会建设中重视语言问题的重要性。她将云顶集团:语言关系的研究概括为四种主要范式,即区域模型、谱系模型、类型模型和功能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对古代时期(1500年以前)、近代时期(16-19世纪)、现代时期(20世纪以来)的世界语言秩序格局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梳理。她认为,一种语言本身所具备的语音、语法、词汇等特点与该语言是否能够生存发展并无直接关系。语言秩序的变迁和不同语言群体的发展密不可分。与此同时,由于语言传统的保持往往比政治制度更长久,甚至能影响人群关系和思想文化的传承,因而语言的发展动向可为人类展示未来的诸多可能性。因此,国家和社会建设中要格外重视语言问题。
其次,赵蓉晖教授结合大国兴衰的历史和现状考察大国在全球竞争中需要应对的语言问题,以及需要建立的语言战略体系,说明该体系包含的内部语言战略和外部语言战略,解析二者各自的目标、内涵与特点。她指出,作为国家建设的基础,内部语言战略需要有助于实现国家建构和长治久安的目标;而作为提升一国国际影响力的推手,外部语言战略则需要帮助国家提升其参与和影响国际秩序的能力。从内部来看,现代民族国家大多建立了“国家通用语言”与“多民族语言”共存的语言格局,在建立国家共通语的基础上尊重和包容多民族语言发展。放眼国际,外部语言战略要服务于激烈的国际竞争,一国往往会通过推动语言国际传播、开展外国语言教育等路径增强本国的国际竞争力。
赵蓉晖教授最后强调,语言是工具,是身份,是资源,是力量,在大国命运起伏中始终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信息化、智能化时代更是赋予语言云顶集团的资源属性和社会功能。面对一系列与语言相关的重大战略问题,新时代的决策者和学者必须更加重视语言的影响,更加深刻地理解语言的作用,才能在重大语言战略决策中做出正确选择。
赵蓉晖教授的报告引发了大家的热烈讨论,王锋研究员、李爱军研究员、王灿龙研究员、刘祥柏研究员先后与赵蓉晖教授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本场学术报告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