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词汇学的应用研究
词汇学的应用研究主要体现在词语的规范研究和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词汇研究两个方面。词语规范研究与上一年度相比关注度显著下降,但词形规范仍是重点。国际中文教育领域在词汇习得研究方面继续保持热度,词表研究更加注重专业性,理论探索也更进一步。
1.词语规范研究
2022年度词语规范研究包括规范标准的讨论、词形规范、读音规范三个方面。
词语规范标准研究。董思聪、徐杰的《词汇规范的标准问题与方言词汇进入共同语的条件》(《汉语学报》第3期)在汉语国际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基于民族共同语标准适度多元的理念,建议将现行普通话定义中的词汇标准微调为“以北京话词汇为基础词汇”,并指出方言词汇进入民族共同语的条件是能否进入其区域变体。该文为汉语普通话的词语规范研究及普通话与方言关系研究提供了新的观点。
词形规范。异形词的规范问题仍是研究重点。侯瑞芬的《从338组异形词使用情况看异形词规范的原则》(《辞书研究》第6期)从使用倾向值和该值所反映的发展趋势两个角度分析了《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中338组异形词的使用情况,并指出不同规范效果与异形词规范前的使用频率、发展趋势以及推荐词形选取时的规范原则相关。此外,文章还进一步深化了整理异性词的原则,为汉语异形词规范及辞书编撰提供了重要参考。相关研究还有王迎春的《异形词规范的层次性》[《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4期 ] 。
读音规范。朱宏一的《再谈“吐蕃”的读音及其规范》(《辞书研究》第6期)对汉语音译词“吐蕃”的读音及规范问题进行了讨论,指出tǔbō和 tǔfān 是正音和俗读音的关系,前者存在于藏人的语言中,后者则是错误类推的结果,因此后者才是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规范读音。
2.国际中文教育的词汇研究
2022年度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词汇研究主要包括习得研究、词汇教学研究及面向教学的词汇研究和词表研究。
(1)习得研究
2022年度的词汇习得研究紧扣汉语特点及教学需要,探讨了不同因素对词义理解的影响。
语言内部因素对词义理解的影响。朱文文、陈天序的《词内结构与字词知识对初级水平汉语学习者词义猜测的影响》(《语言教学与研究》第1期)通过对74名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三项纸笔测试发现,词内结构显著影响了学习者的词义猜测,其中偏正结构词语猜测更容易,而学习者的字词知识和词内结构对词义猜测有交互影响。相关研究还有Yi Wei& DeKeyser Robert的《阅读中伴随性习得语义透明及不透明的汉语复合词:一种眼动追踪方法》(“Incidental learning of semantically transparent and opaque Chinese compounds from reading: An eye-tracking approach”,System,Jul )。
语言外部因素对词义理解的影响。刘国芝的《二语伴随性词汇习得动机策略研究》(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将课堂活动类型变换作为动机变量,通过美国学习者的二语课堂实验证明了动机激活强度、伴随性词汇习得和学习策略的影响具有同一性,开拓了动机策略影响研究的新路径。
学习者因素对词义理解的影响。易维的《个体差异因素对伴随性习得汉语复合词的影响》(《汉语学习》第6期)通过一项61名汉语二语者参与的实验研究发现,学习者二语词汇量、工作记忆容量和语素意识的差异影响了阅读中汉语复合词的伴随性习得效果。相关研究还有陈建林等的《俄-英-汉三语者词汇语义通达模式研究》(《世界汉语教学》第2期)。
综合因素对词义理解的影响。马乃强《英语母语学习者汉语成语理解习得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对汉语成语习得问题展开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重点分析了汉语成语的结构特征、语义特征和习得认知特点,并通过实验考察成语熟悉度、分解性和对称性等因素对汉语成语习得的影响,为汉语成语教学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参考。
此外,王佶旻、何赟的《任务复杂度与汉语二语写作词汇的关系研究》(《汉语学习》第4期)对词汇输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该文通过61名留学生参与的实验研究发现,随着任务复杂度的提升,学习者倾向于将注意力集中到语言内容上,对语言形式有所忽视。该结论部分支持了有限注意力模型,对汉语词汇教学有所启发。
(2)词汇教学研究及面向教学的词汇研究
词汇教学研究。孙毅、周锦锦《认知转喻能力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效用研究》(《华文教学与研究》第3期)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验证了培养和运用转喻能力对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汉语水平的显著影响,为语言学理论应用于汉语教学,提高汉语词汇教学效率,提供了有针对性的策略。
面向教学的词汇研究。罗艺的《汉语借词在泰汉语词汇教学中的迁移作用》[《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第3期 ] 从语言接触的视角,对泰语从汉语借入的词语的来源、语义类型以及变化进行了探讨,指出多数借词的音义在泰语中得到保留,有的借词虽发生形义变化,但变化轨迹可循,因此汉语教学中应借助这些联系和规律,充分发挥语言习得正迁移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同类研究还有张静媛的《面向第二语言教学的现代汉语三音节词语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3)词表研究
2022年度的词表研究在上一年度的基础上继续深入,不仅注重理论的探讨,且关注的词表类型也更加丰富,弥补了以往研究的不足。
学术汉语词表研究。张博的《学术汉语词汇的主要特点及教学策略》(《世界汉语教学》第4期)指出,学术汉语词汇具有词义抽象、功能多样、书面语色彩鲜明等特点,最能体现学术语言风格,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其特点及二语词汇习得规律,贯通学术词语的意义、组合关系和典型语境,酌情使用“语素法”和“语块法”。该文研究视角新颖,为汉语词汇教学和教材编写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相关研究还有王笑然、王佶旻的《经贸类本科专业学术汉语词表研究》(《语言教学与研究》第4期)。
儿童口语词表研究。谢婧怡等的 《二语儿童口语词表研制的理念与原则》(《语言文字应用》第3期)以儿童口语语料为基础,结合儿童语言发展语料与二语儿童课堂语料,分析了儿童口语中动词与名词的使用特点,并据此探讨了二语儿童口语词表的编制理念与原则,建议词表编写要符合儿童口语语言共性及阶梯型发展特点,为汉语本土化教学用词表的研制提供了参照。
此外,王雨等的《服务国际中文教育的词语搭配知识库建设》(《语言文字应用》第2期)一文基于针对性、常用性、规模性、动态性和可控性的构建理念,利用知识抽取相关算法,构建了等级可查、难度可控、应用方便的 “国际中文教育词语搭配知识库”。该知识库弥补了原有相关知识库在规模等方面的不足,是国际中文教育的重要教学资源。
(六)跨学科研究
2022年度的跨学科研究主要集中在词汇学与心理学的跨学科研究上。王永胜等的《词间空格促进从右向左呈现汉语文本的阅读》(《心理科学》第4期)利用眼动仪,对缺少相关阅读经验的情境下,词切分线索与读者的阅读和词汇识别的关系进行研究,指出其实验结论支持词切分线索的促进与文本不熟悉干扰之间权衡作用的假设。相关研究还有曹海波等的《词素位置概率在中文阅读中的作用:词汇判断和眼动研究》(《心理学报》2022年11月29日),以及刘志伟的《中文阅读的词汇转置效应》(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等。
(七)学术会议
第二十三届汉语词汇语义学国际研讨会于5月14日至15日在线上召开。该研讨会由闽江学院、福建省人工智能学会和北京大学计算语言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共同主办,中国计算机学会协办,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等共同承办。本届研讨会以“纪念俞士汶教授”为主题,讨论内容涵盖词汇语义学、计算语言学、语料库建设、地方与民族语言等14个领域,体现了学科交叉与反映前沿动态的办会宗旨。
未完待续
相关链接: